港南区瓦塘镇中心学校 赵耀梅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摘要: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美育发展的重要途径,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,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。但音乐课在农村学校中一直不够受重视,如今素质教育推行,音乐教育是不可被忽视的。小学阶段是培养爱好的黄金时期,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,但农村音乐师资力量薄弱,学生没有全面学习音乐的机会。本文浅析音乐课在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。
关键词:音乐 农村教育 现状 对策
音乐是一门具有感染力的学科艺术,是人类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,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良剂。音乐所表达的真、善、美,能使人净化心灵、陶冶情操、启迪智慧、情智互补,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。音乐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九年义务教育不可缺的重要内容。然而在农村学校,音乐课的开设并不乐观,课时无法保障、师资水平不高、教学设备简陋等因素是音乐课顺利开展的阻力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一、音乐课在农村教育中的现状
(一)学校、家长不重视音乐教育
农村的教育观念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,把发展重点都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,忽视了美育教育。有的学校认为音乐课不重要,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中考和高考,所以学生的音乐天赋和爱好无法释放出来。有些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,耽误孩子学习,只要文化成绩好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,就能考上大学、光宗耀祖,这是很多家长的最大愿望。而那些能歌善舞、体育好的学生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所在。
(二)师资力量薄弱
由于现实的原因,农村学校师资缺乏。大多偏远农村的音乐教师都没受过专业训练,都是从音乐爱好者中挑选出的兼职教师,缺乏音乐知识;不少音乐老师对于演唱、发声及一些乐理知识也是知之甚少。音乐教学中,不会唱就放录音机让学生跟着唱,其他的音乐欣赏、创作、乐理、乐器无人讲授。一些农村学校表面上开设了音乐课程,其实大部分都用来上语数英课程,将学生升学作为唯一目标。
(三)音乐教育资金投入不足
音乐教育的教学条件落后,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,缺少音乐专用教室,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、音像资料。归根到底是农村经济落后,有限的教育经费大多用来购买必要的教育用具。近年来,国家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投入,同时出台了很多有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政策。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,教育底子薄弱,国家的资金支持也不过是杯水车薪,从而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难以正常地开展。
二、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
(一)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
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紧跟国家教育部的教学要求,积极更新教育观念,推行素质教育,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度,同时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相关理念。改变农村家长对教育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观念的传统看法,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。教师应帮助学生及学生家长端正对音乐教育的看法,让他们明白学习音乐与学习语、数、英同等重要。达到“语、数、外、音、体、美、劳”全方位教学的目的,使音乐课在农村得到正常的开展。必要时还可以将音乐教育纳入考核的范围之内,促使学生和家长也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。
(二)壮大师资力量
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,也是音乐教育的开路人,为了凸显音乐教育实效,农村小学要不断壮大师资力量,切实有效提升音乐教育水平。首先,政府要推行更多的福利待遇和优惠政策,鼓励音乐院校的毕业生投入到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中,提高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水平,吸引更多专业音乐人才的注意力。其次,农村小学可以聘请社会上的音乐人才,并对这些人才进行培训,使音乐人才掌握现代化的音乐教育知识,熟悉音乐教学的方法,将现代化音乐教育方法应用在课堂上。再次,农村小学可以采用教师走教的方式,让附近学校的音乐教师担任兼职工作,解决教师人才匮乏的问题。
(三)优化基础设施
音乐基础设施对音乐教育至为重要,要不断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条件。首先,政府要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音乐教育资金,鼓励农村小学开足音乐教育课。其次,政府应吸引社会各界力量,获取社会资金的支持,将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小学音乐基础设施建设中。再次,农村小学应该配备音乐教育的专项资金,购买现代化的音乐教育设备,并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室等,为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奠定坚实基础。
总之,社会在发展,时代在进步,文化在繁荣。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,要重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,特别是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。相信在政府、教育部门、学校、老师、家长、学生的共同努力下,农村学校的音乐课堂也能像文化课那样蓬勃发展。